澳门永利304am
 
暑期校友寻访系列 | 聆听医者初心,感悟基层担当——澳门永利304am开展暑期“三下乡”滁州、铜陵地区校友寻访活动

时间:2025-08-25 预审:高健 二审:黄侃 终审:王爱侠 来源:澳门永利304am 阅读次数:

为弘扬皖医精神、深入挖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坚守奋斗故事,传递榜样力量,续写新时代医者华章,近日,澳门永利304am2024级学生代表组织“寻访校友”实践小分队,开展系列暑期“三下乡”校友寻访活动。同学们走进滁州、铜陵地区医院诊室、口腔诊所等基层医疗一线,与数位扎根基层的校友医生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的从医故事,感悟基层医者的初心与担当。

忆峥嵘岁月,传医者初心——专访1983届校友胡军

胡军是永利集团304am1983届校友,现任滁州市天长市伟业医院副院长、骨科专家。“那时教室没有空调,冬天靠煤炉取暖,书本翻得卷了边,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宝藏。”八十年代初秋,胡军刚踏入永利集团304am校门,彼时的办学条件远非今日可比。但物质的匮乏并未冲淡求学的热情,老师们的关怀成为照亮青春的光。在他看来,正是老师们“亦师亦父”的全方位支持,让同学们在艰苦中坚定了从医的信念。他感慨道,医学是“经验科学”,唯有在病床边反复实践、在书本中查漏补缺,才能把“纸上知识”变成“手上功夫”。在他看来,成为一名好医生,技术与责任缺一不可。胡军始终坚信“学校是平台,努力是阶梯”。他说,母校的教学质量从不逊色,严谨的学风、务实的教风,早已融入学子的血脉,回望四十余年从医路,胡军最想对年轻一代说:“大学是打基础的黄金期,别等走进病房才后悔书读得太少。”这段跨越时光的寄语,既是一位老校友对青春的回望,更是一位医者对初心的坚守,为永利集团304am的学子们注入了前行的力量。


以仁心致匠心,用坚守护生命——专访2021届校友兰娜

近日,澳门永利304am滁州市凤阳县“寻访校友”小分队走访了2021届临床医学专业校友、定远县总院心内科医生兰娜。从实验室里的严谨求证到问诊室内的望闻问切,漫漫从医路,她用医者的初心与坚守,诠释了临床医学人的责任与担当。采访中,兰娜举例说道,曾有位贫困患者无力承担手术费用,医院牵头申请公益救助基金,还发动科室捐款,最终帮患者完成了治疗,“ medicine(医学)的词根是‘heal’(治愈),不仅要治身体的病,还要暖人心。”她寄语学子们要做“有温度的临床研究者”。 她还表示,愿意为母校的研究生提供临床实践指导,“希望能帮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让他们知道,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路或许辛苦,但每一步都有意义。”采访结束时,兰娜正在整理新收的病例,办公桌上还放着当年读研时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八个字,正是她从医之路最生动的注脚。


扎根基层践初心,仁心惠民显担当——专访2000届校友陈如军

在滁州市基层医疗领域,一位口腔医生用十年坚守书写了“扎根基层、奉献为民”的动人故事。他,是永利集团304am优秀校友陈如军,现任滁州市陈如军口腔诊所院长。从公立医院到民营诊所,从技术沉淀到创新探索,他始终以“仁心”为底色,在基层医疗一线践行医者使命,成为百姓口中赞誉的“贴心牙医”。皖医的校园文化与师长教诲为陈院长烙下了“以仁心守初心”的职业印记。他坦言,一位滁州校友对他的影响深远。这位校友从农村考入皖医,后赴深圳、香港创办多家诊所,其“不忘基层、回馈乡土”的执着深深感染了他。“我们常围坐在宿舍讨论,决心用所学改变家乡医疗现状”。校园中“仁心仁术”的文化浸润,为他日后的从医之路埋下了精神种子。陈院长对学弟学妹寄予厚望:“基层是医疗人才的成长沃土,要精于学习、精于专业。”他结合自身经历建议,青年医者应守住本心,在基层实践中沉淀能力、积累经验。“就业环境虽存挑战,但扎实的技术与仁心的服务,永远是立足行业的根本。”他希望更多学子投身基层,用行动诠释“扎根基层,奉献为民”的使命担当。


精医砺术护健康,仁心暖意润无声——专访2015届校友李晓、2007届校友邢涛、2020届校友姚昌盛

近日,滁州市凤阳县的小分队们走进滁州市凤阳县人民医院采访了李晓、邢涛、姚昌盛三位校友。在心内科工作的李晓医生回忆自己规培阶段是重要的转型期:“毕业后参加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3年是至关重要的转型期,系统学习了临床思维、规范操作、急危重症处理。这段经历让我从医学生真正向临床医生蜕变。规培结束回到县医院心内科,就开始独立管病人。这个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期,需要将在上级医院学到的高标准应用到本院的实际条件(设备、药品、辅助科室支持等)中,学会在有限资源下做出最优决策,对我来说这个过程还是蛮关键的。”

在麻醉科已经成为科室主任的邢涛医生谈论到麻醉的发展:“麻醉的需求量相对其他来说正在逐渐变大,尤其是在门诊方面。另外国民对于麻醉的需求,已经不再是传统手术中才需要麻醉,而是在入院开始就需要麻醉介入,减轻病痛。麻醉工作需要医生大量的精力,总结来说麻醉的发展趋势还是很光明的。”

访谈过程中,校友们结合自身经历,向学弟学妹们强调了学生时代学会的软技能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担任住院医师的姚昌盛回忆起刚入职时的懵懂时光,叮嘱同学们:“沟通这个软技能对于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门诊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人,尤其是与基层病人的沟通更为困难,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一定要学会沟通这个技能。”最后,学长学姐们对将要进入临床工作和初入医学院的学弟学妹们给予了美好寄语,临床工作救治不是教科书里的标准答案,每个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你们会遇到顺利的抢救,也会经历无力的遗憾——这不是失败,而是提醒我们:医学有边界,但医者的温度可以无限。记住,有时“帮助”比“治愈”更重要,一句耐心的解释、一次轻柔的操作,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以专业为笔墨,书写基层健康答卷——专访2008届校友吴鹤芳

在铜陵市枞阳县人民医院的办公室内,小分队成员围坐在吴鹤芳医生身旁,一场充满温度的交流就此展开。吴鹤芳医生是在 2003 年~2008 年就读皖医, 现任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她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自己扎根基层的经历,回忆起初到岗位时,面对基层复杂多样的患者病情和相对有限的医疗条件,内心满是忐忑。但她凭借着对医疗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不断学习积累,如今已能熟练应对基层常见疾病的诊疗。她特别强调:“基层医生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我们面对的患者往往对健康知识了解有限,更需要我们用专业知识去准确诊断、耐心解释,容不得半点马虎。” 当谈及基层医疗工作的价值时,吴医生眼中满是坚定,“在这里,我们能切实感受到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后的那种成就感,也更明白守护基层百姓健康的意义”。


精医技护生命,用坚守践使命——专访2019届校友李波

走进李波医生的办公区域,队员们看到他专注于电脑前,认真处理患者诊疗信息的模样。李医生现任铜陵市枞阳县人民医院CT室医师。交流中,李医生回顾了自己从永利集团304am校园到基层医疗岗位的成长轨迹。他提到,初到枞阳县人民医院时,深刻体会到基层医疗工作的挑战,但李医生从未有过退缩之意,他主动融入基层医疗环境,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培训与病例讨论,不断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谈及在枞阳县人民医院守护患者的日常,李医生感慨道:“基层患者更需要我们沉下心,用专业知识准确诊断病情,用耐心去安抚他们的不安,每一次成功救治,都是对‘医者使命’最好的诠释。”


基层舞台,医梦闪光————专访2009届校友王红星

王红星医生现任铜陵市枞阳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医生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向队员们讲述基层医疗工作的故事。从紧急处理突发急诊患者的惊险瞬间,到长期跟进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耐心坚守,王医生用实际经历展现了基层医生的多面角色。他谈到,基层医疗岗位虽没有大医院那样先进齐全的设备和知名专家资源,但却是践行医学生誓言的广阔天地。“在这里,我们能和患者建立更紧密、更长期的联系,实实在在地帮到乡亲们,看着他们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恢复健康、生活改善,这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也让我觉得基层医疗工作充满意义。” 交流场景里,队员们专注倾听,王医生话语中传递出的对基层医疗工作的热忱,如同火种,点燃了大家未来投身基层医疗、为百姓健康服务的动力。

此次寻访活动中,澳门永利304am小分队的队员们深入基层医疗一线,与多位校友医生展开深度交流。从诊室里的忙碌身影到访谈时的真诚对话,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基层医者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奉献。此次活动不仅搭建起学校与基层医疗工作者沟通的桥梁,更让“精医尚德,求实自强”的校训精神在基层实践的土壤中熠熠生辉。学长学姐们的基层奋斗故事,必将成为学弟学妹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新一代皖医学子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投身基层医疗事业,续写属于他们的医疗追梦故事,让医者初心在基层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李晨露、林响等/文 徐晨文、吴超等/摄)